身为世界第一大代工厂,富士康这个名字,相信不少人都有所耳闻。尤其是在拿到了苹果公司的订单,成为了 iphone的总装工厂后,它的规模更是一日千里。从一定意义上讲,富士康与中国的制造业一起成长。
(相关资料图)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就业机会却很少,而且富士康也因为成本的原因,很难更上一层楼。所以富士康与中国的制造业,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富士康为中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也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印度将有三千亿美元的机遇
原本应该是互利共赢的,但富士康和郭台铭,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甚至还说出了“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钱”之类的话。甚至有传言说,富士康打算将三千亿的产能转移到印度和东南亚,这也就意味着,郭台铭并没有“赏饭”,他已经做好了砸“锅”的准备。
郭台铭与富士康为何作出如此抉择?首先,从富士康的角度来看,富士康是一家低端制造业公司,它的优势在于它的低成本。过去,富士康、郭台铭之所以选择大陆,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大陆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但由于国内工业的增长,人均所得也随之增长。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富士康已经渐渐无法承受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所以将工厂迁到东南亚这个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这与富士康的低端产品特性不谋而合。
印度富士康工厂
其次就是富士康,这家西方技术公司对苹果公司的依赖性很强。据统计,富士康的收入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苹果贡献的。在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中,富士康作为代工厂商,别无选择,也只有像苹果一样,开始了“去中化”的进程。
库克与莫迪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市场。之前,苹果公司曾帮助富士康在大陆扩张产能,目的就是要将 iPhone推向大陆市场。不过,由于苹果公司已经确立了自己的高端品牌,所以,即便把工厂搬出去,对苹果公司的影响也不会很大,所以,支持苹果公司的人还是会选择苹果公司。
相比之下,印度这个新兴的消费市场还在不断发展中,目前印度的手机销量排名前五的有小米,三星, vivo, realme, OPPO,这五大品牌,就算是苹果,也只能占据很小的一部分。目前,在全球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苹果公司急需在印度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与富士康合作,扩大印度 iphone的产量,也不失为一种促进 iphone销售的互惠战略。
郭台铭的威胁是“赏饭吃”
很多外国媒体都把郭台铭与富士康的决定看作是“秋后算账”,但是我们也要分两部分来看。不可否认,富士康在制造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富士康的优势。
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郭台铭和富士康,并没有太多的国家意识,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以前在富士康身上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钱、那么多钱,但现在,他们已经没有任何理由继续留在这里了。或许,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自己的公司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工业升级势在必行
第四,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制造业转型所面临的危机与机遇。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低水平的制造行业的确对美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为中国制造了一张“Made in China”(Made in China)这张名片。而要想让自己的收入得到更大的提升,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建立自己的品牌。
大部分的零件都是从外面买来的,富士康负责组装,但即便如此,它依旧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科技公司,收入达到了3943亿美元。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给苹果、高通等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与收益。而现在,富士康的“砸锅”,也迫使我们从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
而当国内的品牌越来越多的时候,郭台铭和富士康,也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后悔。
郭台铭和富士康的决定可能引发一些争议和关切,但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变化。中国制造业需要面对挑战和机遇,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