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体验新技术。供图
5月25日,2023年昆明市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主题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同步举办主题展览,展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航天科技等科技创新成果。
治疗帕金森病有了新希望
(资料图)
当天,在主场活动区,30余家单位、机构及企业展出百余项科技成果。能够翻译百余个语种的双向翻译机器人、带菜谱可称重的菜板、人工栽培食用菌等,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科普体验。科普项目互动展览区汇集了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等带来的最新科研成果。
在高级技术展位,来自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了季维智、李天晴团队利用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动物模型的相关成果,或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参与该项研究的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栗楠介绍,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没有根治的方法,而采用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以下简称“DOPA-MSCs”)治疗是帕金森病最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手段。
增加纹状体多巴胺浓度是帕金森病最有效的治疗策略。帕金森病核心运动症状背后的神经化学变化机制是合成和释放多巴胺的酶依赖性机制的崩溃,通过选择性地将持续的多巴胺浓度恢复到运动纹状体,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研究团队充分结合间充质干细胞与基因治疗的显著优势,开发出安全、有效、经济,并可以稳定分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DOPA-MSCs,细胞的安全性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在移植前得到评估。DOPA-MSCs移植可有效改善临床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未来,如果能应用于临床,将DOPA-MSCs移植入患者大脑的纹状体中,提高多巴胺水平,有望达到改善运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我们正在与国内多家医院开展相关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栗楠说。
“以虫治虫”培育天敌卫士
中国前寒武系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普宣教科工作人员周明健说,他们首次带来从晋宁区梅树村剖面发掘到的化石参加成果展,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在昆明就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地质剖面——梅树村剖面。梅树村剖面保存着丰富的古生物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目前发掘了800余块化石标本,对研究早期生物行为演化、海洋底质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蚜茧蜂僵蚜产品工业化开发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展台,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了该项目如何“以虫治虫”。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会危害小麦、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烟叶等,具有繁殖快、危害重等特点。该项目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蚜茧蜂将虫卵寄生到蚜虫体内,卵在蚜虫体内发育为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蜂,蚜茧蜂新生命的诞生过程也是蚜虫生命消亡的历程。
利用这项技术,云南烟区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蚜茧蜂僵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农田生态系统蚜虫的高效精准生物防控,防控成本较国外同类生防天敌产品降低95%。该成果在全国累计推广应用2.4亿亩,累计减少防治蚜虫化学农药1.35万吨,降低防治成本128亿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云南这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以空间信息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方向,致力于GIS+无人机、高光谱、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研究,业务覆盖智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电网、烟草、智慧社区、生物多样性、草原生态监测等。此次活动周,该公司现场搭建VR产品体验区,市民可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沉浸式体验亚洲象探寻之旅、黑颈鹤虚拟博物馆。“投喂亚洲象和飞跃象谷给我带来很强的感官体验,明明稳稳地站在地上,但视觉冲击却带来了一阵失重感,很奇妙。”市民赵建勇说。(昆明日报 记者冉光雯)